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龙城玩家网论坛-户外求生-文玩鉴赏-太原论坛-山西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用百度帐号登录

只需两步,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3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引起中央军委震怒猛烈报复:中越边境辛柏林雷达被袭事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15:53: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84年,中国和北约正处于准盟友蜜月期,为了提高炮兵作战能力,中国从瑞典和英国各进口了二台“辛柏林”迫击炮位侦察雷达,这种雷达在当时属于世界最先进的炮兵侦察设备。总参兵种部炮兵局决定将其中一台配属到中越边境,用于侦察越方炮位。该雷达在老山前线立下汗马功劳,我军的反炮兵火力在该雷达的指挥下,能够迅速压制越军炮兵火力,给越军以极大杀伤。后来这部雷达在越军特工队的一次袭击中被损毁。此次袭击,引起了中央军委的震怒,该事件也成为中越边境作战期间,我军大规模秘密深入越南境内侦察轮战的导火索。

1984年4月,我军收复了云南边境的老山、者阴山等骑线点阵地,开始转入防御。当地地形复杂,高低落差大,因此越军使用最多的重火器就是迫击炮。越军经常利用地形,制造假目标、假发射点,诱使我军浪费炮弹。以至于我军上报的摧毁的迫击炮数量已经超过了敌军装备的数量,但敌军仍在继续向我军开炮。我军也经常派炮兵侦察人员携带观瞄通信器材潜入敌人后方为我炮群指示正确的目标,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炮兵侦察人员也要冒很大的风险。

我军把从英国进口的一台“辛柏林”炮位侦测雷达(时价十几万美元)部署到了前线。“辛柏林”(Cymbeline)是一种近程的迫击炮侦察雷达。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在英国和联邦德国军队中服役,对81毫米迫击炮的探测距离可达10公里,对120毫米迫击炮的探测距离可达14公里。通过探测敌迫击炮的弹道并进行解算,就可以精确判断出敌军迫击炮阵地的位置,从而引导我军火炮进行反击,打得越军很是狼狈。

越军为了夺回老山战区的战场主动权,策划了所谓的“84-MB-北光”计划,企图以加强师规模的兵力再度抢占老山等边境骑线点,在越军的大规模反扑前后,越军特工队很是活跃,经常潜入我境执行破坏、袭扰任务,袭击军事目标、绑架边民,“辛柏林”雷达被袭事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1984年7月4日晚23时许,越军821特工团406营7连一个排从1134高程点两侧垭口潜入我境,尔后以逐点观察、逐点推进的方式,于5日拂晓行进至预定集结地——白石岩山洞潜伏。5日敌对白石岩地区诸阵地进行了一昼夜的抵近观察。6日0时30分左右,除留一个组在白石岩山洞担任警戒和接应任务,余敌编成4个小组秘密接近目标区,分别以一个组袭击我160迫击炮阵地和陆军第41师第122团9连3排。另二组从左右翼偷袭我昆明军区(现已并入成都军区)炮兵仪器侦察营的“辛柏林”雷达阵地。2时30分,敌同时开火,2时40分行动结束,我亡10人,伤49人,敌亡1人,伤10人。敌完成偷袭后,各袭击组沿原路线撤退至白石岩山洞,对伤亡人员稍做处理后,于当日6时前按原渗透路线撤至境外。

事后查明,由于战场管理不严,事发当晚,换岗的哨兵叫醒该上岗的战士后就去睡觉了,但该上岗的战士答应一声又睡过去了,这是敌特工队可以顺利溜进来的重要原因。此次敌人的破袭行动无论从战斗准备、战术手段还是对武器的运用来看,都堪称特种作战的经典之作,敌人破袭的时候只使用手榴弹、定向雷、单兵火箭和塑性炸药等爆破武器,不仅给我人员和技术装备造成较大损失,也隐蔽了作战企图,我军阵地人员直到当日6时还以为爆炸声只是敌人的炮击。

敌人对雷达的破坏并不彻底,显然是不知道要害在何处,经修理后,这台雷达又继续投入了作战。我军在对敌电台通联进行监听时也发现,敌人并不知道自己炸的是什么玩艺,还以为是炸了一个通信站。此后,越军还是无法克制我军炮兵压倒性的火力优势,在随后的7·12越军大反扑中敌人就吃尽了中国炮兵的亏,死伤数千人。直到这场战争落幕,越军也只有少量苏制“冰雹”火箭增程弹因射程较远能够成一定威胁,无力改变其在炮战中被动挨打的局面。

此次战斗过后,军方高层大为震怒。邓公表态:他们的特工可以进来,我们的侦察兵为什么不能过去?于是,就有了长达5年的对越秘密侦察轮战。从1984年7月起,武汉军区(后并入广州军区)、广州军区、成都军区、济南军区、空军空降兵、新疆军区、兰州军区、北京军区、沈阳军区先后抽调精干人员,组建了5批共15支团级侦察大队赴南疆战场执行作战任务。通过侦察捕俘、敌后破袭、打敌特工行动,狠狠地打击了敌特工队的嚣张气焰,为主战场主力部队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这些侦察兵英雄中的代表人物——原第4侦察大队排长、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的傅孔良,至今还安息在麻栗坡烈士陵园的英雄台上,死后继续为祖国站岗。

《兵器知识》杂志曾经刊登对何其宗的访谈录,其中在谈及辛柏林雷达遇袭事件时,作了如下描述:“后来,我们进口了辛伯林炮位侦察雷达,大概十几万美元一部,性能相当好,就是专门侦察迫击炮的。只要敌炮发射后,就可以精确计算出其具体位置,我炮还击是一打一个准,打得越军很狼狈,但后来损失了一部。有的人讲:是越军派遣特工,潜入我境内炸毁了雷达。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是由于我们的勤务科目没训练好。这座雷达由我军一个班昼夜武装保护。但在出事的那天晚上,换岗的哨兵叫醒该上岗的战士后就去睡觉了,但换岗的战士并没有真正起来去站岗,而是答应一声又睡过去了。结果被恰好路过这里的越南特工溜进来,炸毁了雷达,其实他们并不知道那是个什么东西,因为在我们侦听敌台通报中,他们讲“摧毁了共军的一个通讯台”。”

这个说法并非可靠,越军是有预谋有组织的行动,不是恰好路过,瞎猫碰上死老鼠。当然,具体到他们是否当时就知道破袭的是辛柏林雷达可以继续查证。辛柏林雷达站隶属昆明军区炮兵仪器侦察营,作战时配属轮战部队执行任务。

“辛伯林”雷达是由英国电乐器工业公司的电子有限公司研制的。它是继“绿色射手”之后的第二代迫击炮侦察雷达。从“绿色射手”到“辛伯林”,在结构上有一个飞跃,重量从1800公斤降低到390公斤,机动性大大地提高了。这些成果是总结了“绿色射手”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经验而得来的。

“辛伯林”的主耍用途是迫击炮定位和火炮校射;还能用来进行海岸监视、直升飞机和小型飞机的控制、气象气球的跟踪、快速测量以及根据空中炸点和地面炸点进行校射。“辛伯林”的主要特点是:

(1)重量轻,包括电源在内全重才390公斤。(2)定位和校射精度高。(3)战术机动性高。(4)可靠性高。(5)操作和维护简单。(6)备有机内自检设备。(7)备有训练用的机内目标模拟器。(8)雷达车身较低。(9)作战准备时间短。

“辛伯林”雷达于 60 年代开始研制,1973 年开始装备英国陆军, 取代“绿色射手”迫击炮侦察雷达。每个炮兵团装备 3 部, 主要用于测定敌迫击炮发射阵地, 还可用于火炮校射、地面和海岸监视、直升机跟踪和控制、快速测地、气象气球跟踪。

"辛伯林"雷达的最大作用距离为20千米,距离探测精度为±50米,发射机工作频率X波段,峰值功率为100千瓦,功耗1200瓦,平均无故障时间200小时,雷达重量(含电源)390千克,尺寸2.29×1.68×1.50米(212作时)。装备16个国家的军队。

“辛伯林”雷达有三种型号: MK1( 牵引式 ) 、 MK2( 自行式 ) 、 MK3( 改进型 ) 前两者只是运动方式不同, MK3 是其最新改进型, 目的是提高可靠性和战术使用的灵活性, 以满足 90 年代的需要。其主要改进是用电扫描相控阵天线系统取代机械旋转式“福斯特”扫描器,修改天线反射体设计,使扇体范围增大 50% ,显示距离增加 50% ,采用数字计算技术和视频数据存储,改进人机接口, 通过数字键盘输入数据, 经液晶显示器提取数据,此外,其遥控操作距离扩展到 30 米。

我军自80年代引进辛柏林雷达以后,就迅即展开摸透技术、自主研制,在辛柏林雷达基础上研制了国产371型近程雷达,用于旅属或团属炮兵的近程侦察,随后又在引进美制AN/TPQ-37雷达基础上,研制成功了SLC-2车载机动远程相控阵炮位侦察雷达,即373型炮兵雷达,采用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性能全面超过美制AN/TPQ-37雷达。同时,在九十年代研制了的BL904型中程炮位侦察雷达(科罗廖夫注:该雷达的国内自用型号为704A型炮兵雷达),也采用相控阵体制,除了外形稍小,基本上可看作是美制AN/TPQ-36雷达的山寨型,已经配属在PLZ-45型155毫米自行加榴炮系统中用于出口。

这三种国产炮兵雷达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远中近程相结合的炮兵侦察雷达装备体系,实现了探测距离上的衔接配套。所以,中国在炮兵雷达装备领域,起点比较高,技术水平比较先进,覆盖范围广,产品比较多样化,位于世界最先进水平行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用百度帐号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龙城玩家网 ( 晋ICP备12002025号-1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511号   

GMT+8, 2024-6-18 00:03 , Processed in 0.14993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