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龙城玩家网论坛-户外求生-文玩鉴赏-太原论坛-山西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用百度帐号登录

只需两步,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3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钢铁堡垒:当年的哈尔滨就是东方的斯大林格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1 23:53: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很多军事学者描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位于中苏对抗最前线的哈尔滨,都认为哈尔滨地区无险可守,中苏战争打响以后,必然会放弃。很多人认为哈尔滨地处中国最北方,如遭到苏联入侵,会受到苏军从西部海拉尔方向、北部黑河方向和东部牡丹江方向的三面夹击。所以防御难度极大,在军事上属于少许抵抗就放弃的地区。

但是如果从哈尔滨地理条件、苏军进攻规模和当年我军备战规模看,我们恰恰可以坚守哈尔滨的。当年的哈尔滨,拥有最完善的军工体系,大量的国防院所和兵工厂,能自主研制和生产战斗机、轰炸机和直升机,红旗-2地空导弹,各类航空炸蛋,几乎所有型号的空地导弹,坦克和各种装甲车,自行火炮,重型火炮,大部分陆军使用的弹药。在被三面进攻和围困的情况下,哈尔滨以其强大的野战军、庞大的民兵组织,以及完备的国防工业体系,能够坚守很长时间,这一点与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列宁格勒很相似。

当年的哈尔滨,拥有庞大的民兵组织,1978年统计,哈尔滨有民兵125万,基干民兵73万,291个团,29个高炮连,44个重机枪连,55个迫击炮连,3个地炮连,14个通信连,11个工兵连,11个侦察连,150个六0迫击炮连,120个反坦克火器排,1个防化连,155个打坦克爆破班。

当年的哈尔滨,拥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在哈尔滨市区,以"7381"03/04工程为代表的地下工程组成了钢铁堡垒。所以,当年的哈尔滨就是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侵略军的坟场,定叫苏修有来无回!

一、民兵组织建设

8个县共有民兵716429人(基干民兵370047人,普通民兵346382人,民兵排以上干部12594人),编民兵团194个,营298个,连2821个,排15804个。1965年8月30日至9月5日,新组建的松花江地委根据1965年4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战备工作的指示》和1965年7月中央军委召开的全国民兵工作会议精神,整顿民兵组织,加强民兵班、排、连建设,搞好民兵工作的"三落实"(即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并由军分区负责在各县组建武装基干民兵营。

1965年8月,哈尔滨军分区在宾县、五常、双城、阿城4个县开始进行组建武装基干民兵独立营的工作,至1965年12月28日,共有基干民兵2 289人,党员占7.5%;编为20个连,其中3个机炮连;配备了84名排以上干部,并按编制规定配备了各种武器。整顿民兵组织,1966年5月基本结束。全区8个县整顿后共有民兵716429人,其中基干民兵370047人,普通民兵346 382人。共编8个民兵师,186个团,120个营,2 742个连,15739个排,配备排以上干部11143人。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至1966年12月,民兵组织建设受到了很大冲击,全区一些地方民兵组织瘫痪,民兵训练中断,还有相当一部分民兵参加派性斗争,有的还搞了武斗。至1967年末,全区8个县共有民兵726839人,其中基干民兵377 117人,普通民兵349722人,共编8个民兵师,180个团,75个营,2 735个连,15897个排,配备排以上干部56 160人。

1969年5月,全区8个县在基于民兵组织基础上,抽调骨干力量组建了6个基干民兵独立团,2个独立营,共9181人。各县均设立了常备民兵值班连队,并普遍轮训了基层民兵干部。1969年冬季开始至1970年3月,由驻军某部协助在双城、五常,尚志、方正、延寿5个县组建了3个民兵师,每师下属4个民兵团,共12个基干民兵团。组成一个师部,称松花江地区民兵独立一师,把12个民兵团统管起来。同时,省军区在呼兰县、巴彦县组建了一个民兵师,称松花江地区民兵独立二师,下属4个民兵团。至1970年末,全区11个县除参加民兵独立一、二师的基干民兵外,基层党组织在加强战备工作中,普遍对民兵组织进行了整顿,全区共有民兵956685人,其中基干民兵516834人,普通民兵439851人,共编制33个民兵团,212个营,4016个连,18034个排,配备排以上干部68238人。

1974年,民兵以县为单位编团,公社编营,生产大队编连、生产队编排。至1976年末,全区11个县共有民兵1230243人,其中基干民兵722958人,普通民兵507285人;共编为277个团,259个营,5011个连,23025个排;有排以上干部92631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8年12月末统计,全区11个县共有民兵1259725人,其中基干民兵733920人,普通民兵525805人。编为291个团,393个营,5179个连,22978个排。1979年在基干民兵中选拔127959人,组成11个武装基干民兵团,834个连。其中,29个高炮连,44个重机枪连,55个迫击炮连,3个地炮连,14个通信连,11个工兵连,11个侦察连,150个六0迫击炮连,120个反坦克火器排,1个防化连,155个打坦克爆破班,编组1个高炮营。并以公社为单位编成武装基干民兵营或连,生产大队编排,生产队编班。

二、重点防护工程

1、哈尔滨工程机械厂地下生产车间

哈尔滨工程机械厂地下生产车间位于哈尔滨市动力区孙家火车站道南工厂院内。从1970年第一个地下生产车间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到1978年末,又先后建成了2个地下生产车间。3个生产车间使用面积共3442平方米。第一个地下生产车间于1970年9月23日动工兴建,12月23日完工,1971年安装机床并投入使用,半落地拱,钢筋混凝土结构,厚度40公分,跨度为7米,长50米,还构筑了与生产车间配套的仓库、工具库、发电室、水泵房、办公室等辅助房间和1个能出入汽车的吊桥出入口。工程施工,采取大开挖,利用土模浇灌混凝土半圆拱,埋深10米。第二个地下生产车间于1976年3月16日动工,当年竣工。大开挖施工,钢筋混凝土半圆落地拱结构,厚度80公分。工程埋深10米,跨度12米,长100米,使用面积1680平方米。1977年将第一个生产车间的机床移至第二个生产车间,安装机床40台,生产机械产品。第三个地下生产车间于1978年6月动工兴建,当年竣工。工程分4层,箱形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面积1412平方米。3个地下生产车间使用了钢材300吨,木材150立方米,水泥2600吨,基本材料费投资100万元,平均每平方米造价302元。从1971年陆续投入使用到1990年,始终保持正常生产规模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2、"01"工程("7381"工程荒山试验段)

1977的反特电影《黑三角》,就是以哈尔滨7381地下工程为背景拍摄的。

01工程是战时保卫哈尔滨市的城防工事,位于阿什河漫滩东侧,距离市中心20公里,地面原为哈市的坟茔地。工程北起哈同公路,沿西山至东山向南延伸至戴连屯,全长2980米,使用面积13000平方米。内部可通行汽车、屯兵及掩蔽火炮和高炮,战时也可用火力封锁沿哈同公路及成高子战备公路东来之敌,也可掩蔽高炮以射击来犯之敌机。工事幅员宽4米,高3. 8米,结构为浆砌块石侧墙、钢筋混凝土半圆拱,复土厚平均27米,最深处达42米,内部有通风口、观察哨、回车交叉口,并设有电源、水源。工程于1974年2月1日开工,年底竣工。工程规划线路走向是由哈尔滨军分区确定的,由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7381工程指挥部组织设计和施工。施工队伍由市属化工、一轻、二轻、建工、城建、房地、冶金、机械、仪表、一商、二商共11个局的所属企事业单位抽调战备义务工组成。工程耗用资金400多万元(仅计材料费,不计义务工人工费及管理费),用工30多万工日,水泥8000多吨,钢材600多吨,木材800多立方米。该工程为市里城防、地铁通道的试段。1983-1990年,按照平战结合精神用以存放鲜菜、水果。

3、哈尔滨市"7381"干道工程

哈尔滨市"7381"干道工程位于哈尔滨市中心区,东起南岗区东大直街,西至动力区进乡街,断续长度9. 5公里,是哈尔滨市人防工程中规模最大的干道工程。

"7381"干道工程包括主干道、支干线、地铁车站(这项工程是按地铁规模设计的)、汽车引道和专项工程共5个组成部分。主干道从东大直街黑龙江省军区院内起,沿东西大直街、和兴路至进乡街,工程净跨为7. 3米,净高为6米,采用圆拱曲墙加仰拱的封闭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曲线街断面加宽到7. 8、8. 5米,道岔断面的最大跨度为13. 6米。支干线,东大直街至和兴路段,在省军区、工业大学、清滨路修建3条汽车引道,净跨为4米,净高为3.9米,采用圆拱直墙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半圆拱砌块石直墙结构。从东大直街至进乡街主干道内,哈尔滨烟厂、哈尔滨电影院、哈尔滨铁路局、通达街、和兴路、进乡街地段,修建了6个三跨、双跨地铁车站。三跨车站中跨净宽8. 4米,两侧边跨3. 5米,采用三跨连拱钢筋混凝土结构。专项工程,在主干道两侧修建了市指挥所、地下商店、地下粮店、地下车库、通信枢纽。干道内还修建了通风、排水等配套工程。工事埋深16--24米。主体工程防护等级为四级。

"7381"工程是按照平战结合的指导思想进行设计和组织施工的。1973年,哈尔滨市依据城市人民防空和城市防卫作战需要,本着平战结合、打防结合的原则,规划了地下通道的建设规模,拟构筑3条从市区通往郊区、山区放射线型地下干线,连接宾县、双城、阿城方向的农村和山区。考虑平时的利用,按地铁要求进行设计。因工程是1973年8月1日决定筹建的,故定名代号"7381"工程。为了取得建设较大规模工程建设的经验,1974年2月,在哈尔滨市东郊荒山组织试验段工程施工,取得经验后,于1975年2月开始从东大直街省军区院内正式施工,陆续延伸到和兴路、动力区进乡街。到1979年末,因贯彻调整方针,经费受到限制,经省人防领导小组决定,工程停止延伸建设。

"7381"工程的施工力量是采取动员群众义务劳动的形式。根据国家按城镇职工总数1-3%的人员参加人防工程义务劳动的规定,现场施工人员每天最多达1. 5万人,1975年2月-1979年末,共投放720万个劳动日。

"7381"工程全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个工程消耗的主要材料:钢材12501吨,木材20549立方米,水泥10万吨,沙子24. 7万立方米,各种石料40万立方米。工程由省里总投资5308万元(不含人工费和零星工具费),平均每平方米造价404元。

4、"03"工程"

03"工程是战时的通信指挥中心,供哈尔滨市党、政、军战时领导指挥全市防空袭斗争使用。工程位于东大直街南侧,铁岭街与鞍山街之间。工程使用面积1862平方米,按二级人防防护标准设计,主体工程采用直墙半圆拱钢筋混凝土封闭式结构,净宽6米,高6米,分上下2层,埋深22米。内部设有采暖、通风、自备电源水源、洗消、滤毒等设施。设有作战室、首长休息室、办公室、无线电台、有线通信交换台等房间,可供人员掩蔽、办公、休息、生活,另有锅炉房、发电机房。工程于1976年初开工,1977年竣工。该工程由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7381"工程指挥部规划设计处设计,"7381"工程指挥部采用动员战备义务工的方式组织施工,具体负责施工的单位是市房地局和市仪表局。工程投资53. 6万元(不包括人工及管理费用),钢材252吨,木材381立方米,水泥1953吨。

5、"04"工程(省指挥所)

"04"工程是战时黑龙江省通讯指挥中心,位于南岗区文昌街与文明街交叉道口的广场地下。工事使用面积1146平方米,主体工程净宽6米,高4. 5米,按二级人防防护标准设计,采用直墙半圆拱钢筋混凝土结构,埋深20米,内部设有采暖、通风、洗消、滤毒、电源、水源、油库及全套通信指挥设施。设有作战指挥,办公、休息、生活用房,另有发电机室、通风机室、洗消室。工程于1976年底开工,1978年初竣工。工程由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7381"工程指挥部组织设计,哈尔滨电线厂、哈尔滨第一工具厂承担施工。工程投资45万元(不包括工人工资及管理费),耗用钢材232吨,木材250立方米,水泥1514吨。工程战时供省直党、政、军指挥全省防空袭斗争使用,平时由黑龙江省人民防空办公室管理使用。

6、哈尔滨市秋林公司地下商店

秋林地下商店坐落在南岗区东大直街西端商场门前"7381"干道之上。工程结构分上、中、下3层,每层长51米,宽17. 5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使用面积2277平方米。

秋林公司地下商店是处理"7381"干道塌方事故的产物。1976年"7381"干道施工到秋林公司地段时,由于施工人员违反施工程序,造成了40多米长的道路地面整体塌陷事故。鉴于塌陷地段两侧有高层楼房,干道埋深在20米以下的情况等条件限制,不能采取大开挖的施工方法。"7381"工程设计人员,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设计了采用沉井施工,在地面修建一座长51米、宽17. 5米、高21. 6米的4层(底层为"7381"干道)钢筋混凝土箱形框架结构的"大楼"。"大楼"体积为19278立方米,沉箱的重量为10500吨,1978年7月全部峻工。工事内设有2条3米宽的通道与"7381"干道连通,1个与秋林公司主楼连通的踏步出入口,2个伸出地面大直街两侧的出入口。由于工程幅员较大,质量比较坚固,使用材料较多,因而造价也比较高。工程消耗的主要材料有水泥3510吨,钢材620吨,木材1076立方米,投资202.6万元,平均每平方米造价750.37元。秋林地下商店是一项平战结合工程,作为防空工程,布局合理,防护设施齐备,符合战术技术要求;作为平战结合工程,规模宏伟,装修华丽,设备完备,适合平时使用。

7、黑龙江省医院地下医院

省医院地下医院位于哈尔滨市中山路南段,省医院住院处院内下面,是一个平战结合的战备医院。1976年7月1日开工,1982年竣工。工程埋深15米,为块石墙钢筋混凝土拱形结构,使用面积2720平方米,防护能力为五级。工程的平面为梯形布局,有2趟长135米,宽3米的平行通道,在通道两侧构筑了宽3-4米,长15米的病房8间,容纳100张床位(最大容量300张),构筑了诊室、手术室等工作房间和通风室、洗漱室、厕所、水泵房、锅炉房等配套附属9个房间,构筑了3个出入口(1个踏步出入口、1个斜坡式出入口、1个电梯出入口),供人员上下和运送重病患者出入。整个工程完成土方量1.2万立方米,钢筋混凝土量1000立方米,砌块石2000立方米,动用6万个劳动日。工程投资130万元,平均每平方米造价600元。

8、哈尔滨轴承厂地下冷库

哈尔滨轴承厂地下冷库位于香坊区红旗大街,1976年动工修建,1986年全部峻工交付使用。整个建筑分两部分,地下建筑面积为2031平方米,使用面积1147平方米;地面建筑(2层楼房)200平方米。地下部分开始用作工厂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后改做水果、蔬菜储藏库,1990年初又改建成冷冻库。

9、哈尔滨市轻工地下汽车库

哈尔滨市轻工地下汽车库,位于一曼公园--南岗、道里和道外3个区的结合部地带,1977年开工兴建,1979年完工投入使用。这项工程是按照平战结合原则修建的,工程断面宽7. 3米,高4. 7米,埋深21米,与轻工地下文化宫和东大直街"7381"地下主干道相连通,总面积4763平方米,防护等级为五级,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平时用于存放汽车,战时可作为高炮阵地或掩蔽人员、集结专业队伍和储存物资。工程投资140万元,使用水泥8200吨,钢材185吨,木材285立方米。

10、哈尔滨市轻工业局地下文化宫

轻工业局地下文化宫位于南岗区与道外区结合处,一曼公园陡坡下面。1978年6月4日开工,1980年7月1日竣工。建筑面积10848平方米,使用面积8950平方米。

地下文化宫是一项大型平战结合工程和多功能的中型剧场。工程基底长69.2米,宽33.8米,高19. 6米,深入地下22米,主体工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剧场为拱形,长34米,宽19. 4米,舞台纵深17米。两边支座是3层的箱形框架,剧场两侧是宽4米的观众休息厅。剧场设1500个座位。前后厅,分别为3层、4层。前厅3层,使用面积440平方米;后厅4层,使用面积780平方米。二楼两侧设有2个展览大厅。剧场设有5个出入口,前厅出入口宽8米,通地面楼房,一厅出入口宽2. 5米,与地下停车场和"7381"干道相连通。工程还构筑和安装了通风、采暖、给排水、防护门等房间和设施。

工程于1980年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直至1990年主要作为职工的文化活动中心和召开大型会议的场所,同时接待全国各地来哈尔滨市的文艺演出团体,平均每年使用370场。

11、哈尔滨市城乡地下菜库

哈尔滨市冬季的时间漫长,城市居民冬季吃菜有很大困难。市ZF为了缓解吃菜难,决定修建建筑面积2. 4万平方米的3个地下菜库,长195米,宽55米,建筑面积11800平方米,使用面积8640平方米,深入地下5.5米,室内净高5. 2米,砖墙钢筋混凝土顶板混合结构。

12、哈尔滨市北秀宾馆

北秀宾馆位于南岗区松花江街与满洲里街、夹树街、公司街、民益街交汇处的街心花园下面,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使用面积8300平方米。

北秀宾馆工程是在原南岗区2600平方米的群众隐蔽工事的基础上改造、扩建而成的。按照平战两用要求,工程内部设有通风、除湿、采暖、给排水、发电、通信、洗 、冷库等防护和附属设施及宾馆的配套服务设施。工程设有4个踏步出入口,1个电梯井口、1个与"7381"干道连通口。工事的防护能力为五级。使用钢材980吨,水泥7800吨,木材670立方米,投资719万元,平均每平方米造价868元。

13、哈尔滨市小汽车出租公司地下车库

哈尔滨市小汽车出租公司地下库位于南岗区夹树街第十九中学操场下,1982年开工,1983年竣工。这项工程是一项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公共工程,平时利用存车,战时可用作存车和储备物资。

14、秋林地下过街工程

秋林地下人行过街工程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与奋斗路交叉处地下,1986年5月1日开工,1987年4月竣工,工程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使用面积3662平方米,防护能力为5级。

秋林地下人行过街工程是根据平战结合、人防建设和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修建的。大直街与奋斗路交汇地段是哈尔滨市最繁华、交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平时是城市建设的一项公共设施,战时是公共人员的隐蔽场所。

地下人行过街工程为方形,分上、下2层,上层使用面积2397平方米,下层使用面积1265平方米。上层四周有6米宽的人行通道,中间和下层为商场、4个街口有8个阶梯式出入口,工程内部设有通风、配电、给排水设施,还有公共厕所1处。共完成土方量20500立方米,混凝土量4970立方米。主要材料消耗,钢材5070余吨,水泥2250余吨,木材3157立方米,每平方米造价1318元。

16、哈尔滨市人防地下商业街

为了贯彻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缓解哈尔滨市奋斗路、邮政街一带地面交通严重拥挤的状况,改善地面环境秩序,1987年3月市ZF决定修建奋斗路地下商业街工程。这是继完成秋林地下人行过街工程之后,又一项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工程,也是哈尔滨市第一条地下商业街。

地下商业街工程建设规模较大,南起秋林公司,北至哈尔滨市电信局,全长300多米,宽15.9米,分上下两层,上层建筑面积7273. 3平方米,下层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共13000多平方米。工程深入地下9. 35米,室内高度上层为3. 9米,下层为4. 05米。整个工程设有3处人行地下通道,9个人行出入口。工程分为三跨。两侧是商店,宽5米,中间是人行通道,宽5. 5米,平面布局中把人行过街通道与商业街结合起来。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柱和无梁顶板结构,柱直径为60公分,顶板厚45公分,侧墙厚40公分,下层基础为柱独立基础。工程内部装修朴实、美观、适用,装修的主点放在人行通道的大厅和营业厅、突出商业街的特点。工程内部设有采暖、空调通风、照明、上下水、通信、防火卷帘、感烟报警、喷淋等齐全的设施。

1987年5月1日上层正式动工,12月25日竣工,1988年2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1988年9月25日下层竣工投入使用。整个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建设都达到了国家级人防建设的先进水平,在人防建设史上是一个创举。1990年3月1日,江太公总书记亲临地下商业街视察并题词留念。

地下商业街工程防护能力为每平方厘米0.7公斤,总投资为1965. 4万元,平均每平方米造价为1500元;土方量为60176立方米,平均每平方米土方量为4. 58立方米;混凝土量为12083立方米,平均每立方米混凝土量为0. 92立方米;各种钢材量为1166吨,平均每立方米用钢材89公斤;木材量为330立方米,平均每平方米用木材0. 025立方米。

17、哈尔滨市第一百货商店地下商场

哈一百地下商场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市ZF门前。东邻兆麟街,西靠尚志大街,北沿石头道街,南依哈尔滨第一百货商店。工程长108米,宽50米,建筑面积5720米。地面为停车场,地下埋深5. 1米,使用净空高3米。

该工程为大型的平战结合人防工程,平时按照汽车停车场及商场两种不同功能设计,如作为停车场可存放小汽车126台,如作为商场可摆设商业柜台600个;战时可作为战备车库或战备物资库,具有五级防护能力。

18、哈尔滨市第一百货商店地下仓库

哈尔滨第一百货商店地下仓库位于哈尔滨市人民ZF门前,原道里区"八杂市"旧址。工程东西长140米,南北宽114米,总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地面为7层综合商业楼,本工程为复建式人防地下室。工程所在地是历史形成的哈尔滨商业中心区,人流密集,商业繁荣。该工程是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人防工程建设规划的一部分,平时作为地下商场和商品周转仓库;战时作为该地区战备物资储备仓库和人员掩蔽部,体现了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方针。工程造价3000万元。竣工后由哈尔滨第一百货商店及道里菜市场分别管理,其中有3300平方米用作冷饮厅、快餐厅和地产商场,其余为仓库及设备间。

在16000平方米工程中,有2500平方米为战时人员掩蔽部,平时作为地下商场,按六级人防工程进行设计并一次施工完毕。其余13500平方米的战备物资仓库,按平时功能设计建设,临战前按战时功能进行加固,使之达到六级防护抗力的要求。为了保证平战功能转换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按照总参工程兵部的要求,在工地施工现场进行了临战加固以及加蔽测试的科学试验。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梁、板、柱式框架结构。柱距7. 2米,主梁间距7. 2米,次梁间距3. 6米,顶板厚25厘米(功能转换部分为12厘米),为单向连续板,板跨3.6米,地下室净空高5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用百度帐号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龙城玩家网 ( 晋ICP备12002025号-1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511号   

GMT+8, 2024-6-17 23:13 , Processed in 0.14154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