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龙城玩家网论坛-户外求生-文玩鉴赏-太原论坛-山西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用百度帐号登录

只需两步,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0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故乡的味道:八大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16 16:1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我的家乡,把去别人家赴宴吃酒称之为吃“八大碗”。

小时候,我跟着母亲去吃过很多“八大碗”。邻居的女儿出嫁,隔壁的小伙结婚,远房表姐生孩子,舅舅的舅子的孩子剃头,等等,都是要去的。有时候,办喜事的亲戚家太远,免不了爬山涉水、翻山越岭,那时交通不方便,几里甚至几十里山路都要靠双腿硬走着去。母亲背着我,手里还提着“礼信”,一路爬坡上坎,大汗淋漓;累了,便在路边有清泉的地方小憩,用手掬清泠泠的泉水喂我,母亲也喝,喝完水又背上我赶路;回来也如此,次次如此,不同的是母亲有时背着我独行,有时与别人同行;与别人同行,母亲便不那么胆怯,但我不要别人好心背我,我只伏在母亲温暖的背上。现在想起来,母亲真的很不容易。

通常是:到主家后,有狗咬,但狗是被铁链拴在猪圈或是牛圈门上的,母亲还是在院子的栅栏边抽了根竹棍或是拣个石块拿手里,生怕狗挣脱那锈迹斑斑的铁链;听到狗叫声,便有老的、小的、男的、女的跑出来打狗,一边亲切的呼唤母亲,一边接过母亲手里的东西,将母亲迎进屋去,还一边骂狗:“你眼瞎了?乱咬啥子?!”

母亲进屋后,见早已一屋子人。认识的,不认识的,把堂屋挤得满满的;如果是冬天,堂屋中会有几个大炉子,炉子里的煤炭燃的红红的,人们挤着围炉而坐,气氛喧嚷。母亲去房间里挂礼,登记的人一般是颇有学识的,受主人家委托,用毛笔蘸浓墨在白纸装订的本子上一笔一划的写着:某某某,币拾元;某某某米一升等等。母亲挂完礼出来,有认识的便给母亲让出个位子,不认识的也来搭讪,说起来,都认识了,都是远亲。于是,就都七嘴八舌的拉起家常来,洋芋好不好,猪儿胖不胖,养了几只鸡,牛下崽没有,家人身体如何,这些都是主要聊的。其间有来发烟的,倒酒的,母亲不抽烟不喝酒,就都谢绝了。

就这样大半时间就是在唠唠嗑嗑中渡过。若是吃满月酒的话,还可以去看看主人家刚刚出世的小宝宝的,所有的小孩子都会得到一个煮鸡蛋,拿着欢呼雀跃的玩去了。

中午时分,主人家是要招待晌午的,大都要等到亲友们几乎到齐了才摆出来,一大锅汤圆或是汤粑。汤圆是苞谷的,也有燕麦的,汤粑是小麦的,浓稠的红糖水汤汁,吃得大家心里甜滋滋的。

下午五六点,主要的环节来了—— “八大碗”大宴开始了。十余张木桌子摆在院坝(天井)里,每张桌子四面都摆着长板凳,桌子上陈列着碗筷勺盆。“八大碗”是有讲究的,就拿小孩满月或是剃头来说吧,首先入座的应是小孩的外婆家那边的亲戚,其次是远亲,然后是近邻,最后是帮忙的和主人家。知客师会跑前奔后的安排张罗,八个一桌,八个一桌,直到座无虚席,才安排上菜,如果坐不下的,只有等到下一轮;与此同时,添饭的大姑娘小媳妇就在蒸桶里把热气腾腾的喷香的大米饭(贫困人家也有吃苞谷饭的)舀在盆里,再端到桌前,一勺勺盛到大花碗里;一般是一人负责一桌,看见哪个碗里快光了,要马上盛上,直到客人吃饱说不要了为止。传菜的一般是小伙子和大男人,一人负责两桌;一个粗汉从厨房中吆喝一声出来,手里端张大簸箕,簸箕里是十余碗菜,往檐坎上一放,小伙子们便上前一只手端一碗,叫一声“让一下”,飞也似的,把菜稳稳当当的放在自己负责的桌上。如此反复,把所有的菜上完,便可歇口气,抽支烟,准备收碗和下一轮的工作。知客师会一直巡视的,看到传错了菜或者小孩在路道上乱跑,便会大声呵斥,毫不留情。

“八大碗”的菜肴是非常丰富的,名曰“八大碗”,实不仅限于八碗,一般粉条、酥肉、豆腐丝、坨坨肉、豆芽菜、海带丝、七鲜汤是不可少的。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富有的人家,则菜类多些,档次高些,会有鸡、鱼、炒瘦肉、萝卜煮排骨、扣肉、花生米、虾片等,还有的人家会有凉拌米线、白糖拌番茄、摘耳根拌猪肝等风味凉拌素菜。通常都是每样一碗,但也有家底殷实的人家会每样办两碗,以此夸豪显富,并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八大碗”的种类也是日渐增加,不断翻新。

在“八大碗”席面上须得温文儒雅,互相谦让,就算有还不懂事的小孩吵嚷挑食,父母也会严厉责备的。但凡那些猛往自己碗里夹菜、高声喧哗唾沫星子四溅、或是狼吞虎咽者,都会被人瞧不起,事后必被人四处宣扬其陋习。按习俗,在席面上一般由年长的开始动筷子夹菜,每夹一碗的菜,口里喊道:“吃哦,那边的够过来拣!”,其他人便跟着动筷去夹菜,在夹诸如酥肉、坨坨肉每人只一砣的菜时,往往都会有尴尬发生,大家都想去夹那块稍大的,几双筷子便不约而同的伸去,夹在一起。大家都觉失态,又都缩了回去。

每吃完一轮,传菜的便收回菜碗,准备下一轮的菜。盛饭的大姑娘小媳妇收洗碗筷,抹桌子……准备就绪,知客师便又招呼人入座,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八大碗”便在沉沉的暮霭里进入了尾声。几个田夫野老在院里喧喧嚷嚷,喝五吆六,猜拳行令,喝包谷酒,说荤段子,阵阵粗犷的欢笑声冲出院落,传得远远的。不亦乐乎。

曾听老辈人说过一件跟“八大碗”有关的故事。说旧时有个瞎眼老婆婆的儿子去亲戚家吃八大碗,由于老婆婆眼瞎不便去,便央儿子在席面上偷偷夹块肉装在衣兜里带回家给她尝尝鲜,儿子却碍于面子没有偷带着肉,为了不让母亲失望,儿子在回家途中的豆地里找了一只猪儿虫,就用豆叶包了带回家给瞎眼母亲。老婆婆不知就里,把猪儿虫放进掉光了牙的嘴里吃得津津有味,还说这肉没煮熟。每次听这个故事,我都感到心痛,为老婆婆,也为她儿子,更为那万恶的旧社会。

离开故乡已经五六个春秋了,“八大碗”留在了记忆中,虽然也时时参加朋友的宴请,但大都是在酒店饭馆,饭菜自然是比记忆中家乡的“八大碗”丰盛,但却吃不出那种味道来了。我很怀念故乡的“八大碗”,盼望他日能回故乡跟那群质朴的乡亲捧大土碗喝苞谷酒吃墩子肉。我常想: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老家的“八大碗”也该更加丰富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用百度帐号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龙城玩家网 ( 晋ICP备12002025号-1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511号   

GMT+8, 2024-6-2 06:30 , Processed in 0.15639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