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龙城玩家网论坛-户外求生-文玩鉴赏-太原论坛-山西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用百度帐号登录

只需两步,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2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宋宰相韩侂胄真的是奸臣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5 21:4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射雕英雄传》的最初几回,通过郭啸天、杨铁心等人之口,断断续续地提到南宋宰相韩侂胄。不但郭啸天等人斥责韩侂胄为“贼宰相”、“大大的奸臣”,“说到祸国殃民的本事,跟秦桧是拜把子的兄弟”,就连完颜洪烈也颇为看他不起,“这次我对韩侘胄全不客气,跟他说,如不在一个月之内缴足(岁币),我亲自领兵来取,不必再费他心了……我人未离临安府,银子绢匹早已送过江去啦,哈哈!”

韩侂胄不是虚构人物,宋史里面的确有这么一号人物,也是官居宰相。不过,宋史上真实的韩侂胄,并非金庸所写的“奸臣”,更谈不上什么“祸国殃民”。事实上,这位北宋名臣韩琦的曾孙,在他执掌南宋军政大权的13年间,一直是坚决抗金的主战派。他所发动的开禧北伐,一度收复大片失土,无奈四川守将吴曦等人叛变,以及王朝内部不和,导致功亏一篑。韩侂胄本人也被主和派礼部侍郎史弥远杀害,用以献媚金国。

那么,为什么金庸会将韩侂胄描绘成一位“大大的奸臣”呢?他也有“史实”作为证据。在《宋史》中,是将韩侂胄视为与蔡京、秦桧、贾似道等量齐观的巨恶元凶,一同打入《奸臣传》。《宋史》是官方历史,较之稗官野史,官方历史的可信度往往更高。所以,金庸会采信《宋史》的说法。我们便在《射雕英雄传》里看到一位绝对的反派人物——韩侂胄。

这里,我们不妨试着拂去历史的尘埃,还原一个真实的韩侂胄。

韩侂胄一辈子干了三件大事。一是打击理学,一是崇岳贬秦,一是开禧北伐。

先来看打击理学。宋宁宗在赵汝愚和韩侂胄等人的扶持下上位做了皇帝。赵汝愚被任命为宰相。虽然他本人政治操守上没有任何问题,但毕竟违背了皇室不能出任宰相一职的惯例,因此遭到了韩侂胄的排挤,最终被罢免相位。为了肃清赵汝愚的影响,韩侂胄制造了庆元党禁案,宣布理学为“伪学”——当时赵汝愚的支持者多为理学人士,如朱熹、彭龟年等当世大儒。庆元党禁实施了6年之久,期间理学经典书籍被封杀焚毁,被列入“伪学逆党籍”的理学人士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甚至连与他们有关的人士都不能做官或者参加科举。

再看崇岳贬秦。这里的岳,是指抗金名将岳飞,这里是秦,当然是指陷害岳飞的投降派秦桧。南宋朝廷偏安于江南一隅,整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在这种背景下,1204年,韩侂胄说服宋宁宗,追封岳飞为鄂王。这种在政治上恢复岳飞地位的做法,振作了主张抗金一派的士气。另一方面,韩侂胄又削去秦桧的全部爵位,将其谥号改为缪丑,并称他“一日纵敌,遂贻数世之忧。百年为墟,谁任诸人之责?”这沉重地打击了主和派一方的势力。是以在韩侂胄主政期间,主战派在朝廷占据了上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股新风扑面而来……”换在宋高宗、宋孝宗时代,这都是不可想象的。

关于开禧北伐。1205年5月——就是崇岳贬秦的第二年,在全国军民抗涨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形之下,宋宁宗下诏北伐金朝,史称“开禧北伐”。韩侂胄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宋军纷纷出击,从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河南、江西等地攻击金军。在战争之初,宋军的进攻收到了一些成效,收复了不少实地。不过,很快金军就开始了顽强的反击。就在此时,四川宣抚副使吴曦背叛宋朝投降金军,给了宋军阵营背后一刀。面对总体不利的战略形势,韩侂胄试图与金人求和。但由于金人要求斩杀韩侂胄,和谈未果。1207年,局势开始向有利于宋朝的方向发展:吴曦之叛被平定,淮南形势也渐平稳,金朝大将仆散揆又病死军中。可就在这时,宋朝内部发生了微妙变化,礼部侍郎史弥远等投降派开始积极活动,他与杨皇后、杨次山等勾结,杀死了韩侂胄,并将韩的首级献给金国……南宋王朝洗刷国耻、恢复中原的最后一次努力,被投降派无情地扼杀了。

综上而言,如果说利用权势制造庆元党禁案,是韩侂胄的道德档案上一个难以洗清的污点外,那么崇岳贬秦和开禧北伐都是值得肯定的大功劳,也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至少,不应该有那么多的争议。尤其是在开禧北伐中,韩侂胄起用了著名爱国志士辛弃疾、陆游等人,让众多主战派人士有了用武之地。为了获得更多知识分子的支持,他废除了庆元党禁,让理学人士重新回到权力核心。为了打赢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韩侂胄不惜倾囊而出,“输家财二十万以助军”。韩侂胄对当时战略局势的判定也是准确的。经过金宣宗时期的黄金时代,金国每况愈下,国力逐年衰退,曾经英勇善战的女真战士已经变得贪生怕死。北方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不断南侵,迫使金国在北方边境修筑壕沟堡垒,走上了汉族王朝的老路。可以说,为了开禧北伐,韩侂胄从政治和军事上,都做好了力所能及的准备。

只不过,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之后,多年没有打仗,将领不整武备,士兵疏于训练,以至于在对敌时哪怕以多对少,依然一触即溃。这种经年累月形成的积弊,恐怕难以追究到韩侂胄个人身上。当然,开禧北伐在战略准备和战役指挥上也有诸多值得诟病之处,这应该归于韩侂胄个人能力有所不逮。但像《宋史》的修撰者那样,指责韩侂胄北伐抗金的动机是“立盖世功名以自固”,就完全是诛心之论,显失公平了。

自古和戎有大权,未闻函首可安边。

生灵肝脑空涂地,祖父冤仇共戴天。

晁错已诛终叛汉,于期未遣尚存燕。

庙堂自谓万全策,却恐防边未必然。

这是韩侂胄遇害后,临安大学生为他写的诗歌,为他鸣不平。历史是复杂的,因为人性是复杂的。或许韩侂胄不同于岳飞那种在道德上无懈可击的传统爱国人士,在很多地方,他的所作所为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惟其如此,我们才需要在厘清历史细节之时,还韩侂胄一个公道。毕竟,像他这种一生坚持抗金事业,却遭到投降派狙杀,甚至头颅被送给敌国“函首传边”的悲剧英雄并不多。明朝名将袁崇焕有相似之处。只不过,袁崇焕已经被平反了,而韩侂胄的“奸臣”名号还好好地戴在头上。否则,金庸也不会在小说《射雕英雄传》里沿袭这种很不公平的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用百度帐号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龙城玩家网 ( 晋ICP备12002025号-1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511号   

GMT+8, 2024-6-17 16:16 , Processed in 0.15304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